[创 4:8-9]
2012-03-23 | 李载禄 元老牧师
                                  主题经文: 
【创世记4章8-9节】
“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二人正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 耶和华对该隐说:‘你兄弟亚伯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 
亲爱的圣徒们,全世界以及全国1万余个支教会的圣徒们,支圣殿的圣徒们,全世界通过因特网做礼拜的所有圣徒们,GCN观众们, 
今天是创世记讲解第八十五讲。 
该隐因神只悦纳兄弟亚伯的供物的事而产生恶劣情绪。 
亚伯顺从了神的旨意,但他却把自认为是好的供物献给神,因此神没有悦纳。 
尽管如此,该隐却发了怒,对神所怀不满的心。 
神知道该隐心中的恶在发动,所以对他说了劝勉之言。 
是为了阻挡该隐犯更大的罪。 
但是该隐没有听。 
主题经文【8节前半节】说:“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 
这表示该隐向亚伯发泄了自己心中的情绪。 
告诉亚伯自己对他怀有怎样的情绪,还有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不满情绪。 
用其使弟弟亚伯非常痛苦。 
也就是说,“我对你有看法,因为你我发了怒,还听到了神的劝勉。” 
用这种方式说话,让亚伯内心受折磨。 
神让该隐平息心中的愤怒之情,不要再犯罪,可他却相反而行。 
该隐没有按捺住心中的恶,反而使它成长。 
甚至连神的劝勉也没有听。 
随着时间的流逝,恶劣的感情也加深。 
该隐也知道自己那样做不行,因为他从父亲亚当那里学到了真理。 
所以也想控制一下情绪,却没有抑制住。 
反而逐渐积累恶情绪,终于到了不得不出现恶劣的行为的地步。 
罪的属性就是如此。 
心里栽种恶时,如果不立即拔除,就会很快成长起来,由恶来征服内心。 
会受到仇敌魔鬼撒但的唆使,而不能自己抑制住情绪。 
明明心里想着:“不能这样啊……”,但却已经做了罪的奴仆。 
所以在还没有达到这一阶段之前,在认识到:“这就是罪,神不会喜悦”时,就应该立即反省。 
这光靠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要借助父神给予的恩典和能力,还有圣灵的帮助。 
所以要常常警醒祷告。 
接下来的【8节后半节】说:“二人正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 
人类最初的杀人事件发生了。 
那不是即兴发生的事件。 
该隐等待着时期,把心里所怀的恶情绪,以行为来表现出来,从这一点来看,这罪可以说是大罪。 
更何况该隐已从神那里听了劝勉之言,却没有放在心上而犯了罪。 
这表明在他心里早已栽种了很大的恶。 
看 “二人正在田间” 的话语,就能知道该隐在等待着和亚伯单独在偏僻的地方的时机。 
已经怀着要杀弟弟亚伯的心,虎视眈眈顶着下手的适当的机会。 
该隐制定了周密的杀人计划。 
像这样,即使是同样的杀人,但故意杀人的情况会把那罪看得更重。 
在【撒母耳记下3章】也有因个人的怨恨杀人的事例。 
是大卫成为犹大支派的王快到7年零6个月的时期。 
剩下的十一个支派还在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的手下。 
这时伊施波设的元帅押尼珥代表以色列的十一支派来到大卫面前求和亲。 
大卫无微不至地招待了押尼珥。 
对此押尼珥在【21节】说:“我要起身去招聚以色列众人来见我主我王,与你立约,你就可以照着心愿作王。” 
到了不用争战大卫也能成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王,成就统一王国的好机会。 
但是有人派部下秘密追赶平安回去的押尼珥,把他又带了回来。 
就是大卫的元帅约押。 
看【撒母耳记下3章27节】说:“押尼珥回到希伯仑,约押领他到城门的瓮洞,假作要与他说机密话,就在那里刺透他的肚腹,他便死了。这是报杀他兄弟亚撒黑的仇。” 
约押对以前押尼珥在战场杀死自己弟弟的事心怀怨恨,并这样使诡计杀死了押尼珥。 
为了报私仇,闯下会误了国家大事的恶行。 
这里也介入了私心。 
如果身为敌将的押尼珥以大卫手下的身份进来的话,自己的地位会受到危险。 
带回十一支派的押尼珥的功劳非常大。 
对此大卫要给他相应的待遇。 
约押认为押尼珥会坐在比自己更高的位子上。 
所以约押就施诡计杀死了押尼珥。 
为此大卫险遭困难,却因智慧地行事,顺利地成就了统一王国的大业。 
但是约押又行了与此相似的恶行。 
押沙龙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暂时作王时,把“亚玛撒”立作他的元帅。 
大卫镇压了这个叛逆事件后,再次回到耶路撒冷时,承诺要立亚玛撒为元帅。 
在【撒母耳记下19章13节】大卫说:“也要对亚玛撒说:‘你不是我的骨肉吗?我若不立你替约押常作元帅,愿神重重地降罚与我。’” 
按原来的惯例叛逆者都要被杀。 
但是大卫以博大的胸怀包容敌将,想以此来赢得参与叛逆的人们的心。 
大卫命令亚玛撒把犹大人召集过来。 
但是这时约押又介入把亚玛撒杀死。 
【撒母耳记下20章9-10节】说:“约押左手拾起刀来,对亚玛撒说:‘我兄弟,你好啊!’就用右手抓住亚玛撒的胡子,要与他亲嘴。亚玛撒没有防备约押手里所拿的刀。约押用刀刺入他的肚腹,他的肠子流在地上,没有再刺他,就死了。约押和他兄弟亚比筛往前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 
正如此约押每回都违背大卫的意思,做出恶劣的行为。 
总是像根刺一样地在大卫身边,终究背叛了大卫,面临悲惨的结局。 
对此在【列王纪上2章32节】说:“耶和华必使约押流人血的罪,归到他自己的头上。因为他用刀杀了两个比他又义、又好的人,就是以色列元帅尼珥的儿子押尼珥和犹大元帅益帖的儿子亚玛撒,我父亲大卫却不知道。” 
人若心怀恶意,故意陷害别人,会对其罪受到相应的报应。 
在【民数记 35章】里记录的摩西的律法里说,故意杀人的情况,即故杀人的情况“必被治死”。 
【民数记35章20-21节】说:“人若因怨恨把人推倒,或是埋伏往人身上扔物,以致于死,或是因仇恨用手打人,以致于死,那打人的必被治死。他是故杀人的。报血仇的一遇见就杀他。” 
相反,对没有任何怨恨,但因失误或偶然杀人的人敞开了活路。 
并在各处都设有“逃城”,可以逃到那里避身。 
如今在法庭上也对这样的部分,有一定程度的考虑后再下判决。 
就算两个人犯了同样的罪,但是按照犯罪的动机,刑罚的轻重不同。 
按照是偶发性,还是计划性,是怀恶意而故意犯罪,还是因为生计迫不得已的,
按照犯罪的理由来判决罪的轻重。 
我们父神洞察人类的内心深处。 
如果有谁犯罪了,那么是因他的信心软弱而瞬间陷入迷惑,还是心怀恶意故意不顺从,
是努力按照话语生活中跌倒一次,还是经常不顺从的人又没有顺从,
父神考虑到每个人的景况和处境而判断。 
我们圣徒们大部分是不会做出故意为难对方或给对方带来不利的行为。 
但是,如果对谁心怀不满情绪或心里仍然抱着怀怨的心,
那么那将有可能在有朝一日突然会出现。 
举两种情况为例子。 
首先是对方受称赞的时候。 
如果有谁得到称赞,能为他高兴,就是喜欢真理的人。 
但是,如果那个人是以前你心怀不满的情绪的人时,就不能为他高兴。 
“那个人对我做的不好,只对上级领导好得到了称赞。”就这样想,心里感到不舒服。 
就像是自己遭受冤屈的事一样,向他人说对方的缺点,而要贬低对方。 
但是这样贬低对方,自己就能升高吗? 
就算是在人们面前自己变高,怎么能瞒过神的眼睛呢? 
人心里的各样的恶事,都会在神面前一一显露出来。 
更何况,将自己心里的恶,制定成计划而付诸行动的话,神怎能不知道呢? 
第二种情况是,对方是你心怀不满的人,当他做错了某件事而陷入困境或者是遭受他人的非难的时候。 
这时,有的人好像是等待已久的机会到来一样,一同非难他。 
“我就知道他会那样,他原来就是那样的人”,以这种方式来添加过去自己所感受的负面情绪。 
这就证明你心里依然有着对对方所怀的不满之心与负面情绪。 
如果这样的人得到权柄,就会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上介入私心。 
以不公正的判决,让对方承担过分的责任。 
神说要连仇敌也要爱,并且在【以弗所书4章26节】说:“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又在【罗马书12章17节】说:“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 
但是要知道如果心里没有化解恶劣的感情,到了时机用恶行来回报的话,这是多么大的恶。 
在【约翰一书3章15节前半节】说:“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 
但是不是只恨一次,而是继续积累恨心,这将是在犯多少杀人罪呢? 
因此祷告也得不到应允,祝福之路也被堵住,即使遇到试验患难也不能领悟。 
怨恨或埋怨等恶情绪不住地积累在心,结果有可能会生大病。 
属肉之人觉得以恶报恶才痛快,但是绝不是那样。 
希望真正领悟到,不是以恶报恶,只是心怀恶的本身,就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伤害。 
即使对方向我行恶,反而要以善回报,这就是神的旨意。 
当那样的时候,不尽能救对方,自己也能存活,也能成就神的良善的旨意。 
所以,希望圣徒们能更加思慕善。 
希望能够更深地理解“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作”的话语里面所蕴含的父神的良善的旨意。 
亲爱的圣徒们,现在来看【9节】的话语。 
耶和华对该隐说:“你兄弟亚伯在哪里?”该隐说:“我不知道,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 
神已知道该隐杀死弟弟亚伯的事实而这样问该隐。 
这不是为了追究该隐的责任,是为了施与他恩典。 
也就是说,赐给了该隐悔改的机会。 
但是该隐说“我不知道”,完全假装不知。 
他为了隐藏自己的恶行,还厚颜无耻地说谎话。 
进一步,以傲慢的态度向神反嘴说:“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 
在【箴言9章8节前半节】说:“不要责备亵慢人,恐怕他恨你。” 
也意味着亵慢人会恨责备自己的对方。 
当自己受责备的时候,若是心里不舒服,或者是恨责备你的对方,那么就要领悟自己是亵慢人。也蕴含这样的意思。 
现在本文的该隐,心中栽种了恶,不知道施与恩典的神的爱,反而表现出敌对情绪。 
在此能够知道该隐的心里已经栽种了多少恶。 
圣经处处记录着类似的例子。 
看【列王纪上22章】有北以色列王亚哈王和南犹大王约沙法联合与亚兰争战的内容。 
约沙法向以色列王提议,在出战之前先求问神的意思。 
对此,亚哈王招聚先知四百人,问他们能否得胜,他们都回答,在这次战争中一定会获胜。 
约沙法觉得奇怪说:“这里不是还有耶和华的先知,我们可以求问他吗?” 
对此在【列王纪上22章8节】记录“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还有一个人,是音拉的儿子米该雅,我们可以托他求问耶和华。只是我恨他。因为他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约沙法说:‘王不必这样说。’” 
以色列王说米该雅所说的预言,对自己不说吉语,只说凶言,因此在恨米该雅先知。 
无论自己爱不爱听,真正的先知所传达的话语就要以神的旨意来接受。 
但是即使亚哈听到了先知的预言,因为心非常恶,没能分辨那是否是神的旨意。 
也不是想顺从神旨意的心。 
这时米该雅先知说的预言,不说吉语,说“亚哈会在这场战争中身亡。”亚哈就把他下在监里。 
但是在【箴言29章1节】说:“人屡次受责罚,仍然硬着颈项,他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 
正如这话语,亚哈在战争中身亡。 
虽然亚哈因为米该雅的预言心有顾虑而改装上阵,但是恰巧中了敌军的弓箭而死。 
还有一个王,沿袭类似的道路。 
就是南犹大的最后一代王西底家。 
当时北以色列已经灭亡不存在了,南犹大也是在巴比伦的压迫下。 
要向巴比伦献朝贡,实施巴比伦所愿的政策。 
这时,先知耶利米向西底家传达,服从巴比伦的支配是神的旨意。 
因为在神的公义当中是南犹大要受审判的情况。 
但是,不是受审判就永远消失,神应许他们满了七十年后让他们归回此地。 
很久以前,雅各的十二支派在埃及成长为能成立一个国家的程度。 
像这样,神告诉他们只要这次在巴比伦的压迫中,犹大民族能谦卑地接受熬练,就会重生为卓越的民族。 
正如【耶利米书29章11节】所说:“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 
西底家王和臣仆们不知道如此的神的深奥旨意,把耶利米看做是卖国奴来逼迫他。 
展开想抵抗巴比伦的努力。 
结果巴比伦军队包围了耶路撒冷城。 
耶路撒冷城是坚不可推的要塞,以包围的状态过了一年六个月。 
在那期间巴比伦不断地规劝西底家降服,他也不听。 
因为假先知说“神会帮助你脱离这危险。” 
但是,有一天西底家悄悄地叫了耶利米。 
那时,耶利米也向他传达了神的旨意。 
在【耶利米书38章17-18节】说:“耶利米对西底家说:耶和华万军之神、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若出去归降巴比伦王的首领,你的命就必存活,这城也不至被火焚烧,你和你的全家都必存活;你若不出去归降巴比伦王的首领,这城必交在迦勒底人手中,他们必用火焚烧,你也不得脱离他们的手。’” 
对此,在接下来的【19节】里暴露出了西底家的内心。 
“西底家王对耶利米说:‘我怕那些投降迦勒底人的犹大人,恐怕迦勒底人将我交在他们手中,他们戏弄我。’” 
就是说,如果自己投降,被抓到巴比伦,那么就会遇到先被抓去为俘虏的犹大人,恐怕他们会戏弄自己。 
西底家没有把国家的存亡或保全圣殿,以及臣仆和百姓的安危视为重要,而是更重视自己的体面。 
对此,耶利米再次向他忠言相谏。 
耶利米说:“迦勒底人必不将你交出。求你听从我对你所说耶和华的话,这样你必得好处,你的命也必存活。” 
但是,西底家最终还是没有听劝。 
巴比伦军队进入耶路撒冷城时,西底家在出城逃跑途中被抓。 
结果两只眼睛被剜,用铜链锁着他,带到巴比伦去。 
圣徒们, 
虽然人们不想听耶利米先知的话,反而还嘲弄他,他还是去传神的旨意。 
当时耶利米的心情记录在【耶利米书20章8-9节】。 
“我每逢讲论的时候,就发出哀声,我喊叫说:有强暴和毁灭!因为耶和华的话终日成了我的凌辱、讥刺。我若说:我不再提耶和华,也不再奉他的名讲论,我便心里觉得似乎有烧着的火闭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 
真正爱神,爱灵魂的人,就是于此同样的心情。 
如果看到对方走向死亡,什么也不说,认为“说了他会不高兴,会伤心”这样,置之不理,也等于是在恨对方。 
如果真正爱对方,就不要怕眼前的关系会尴尬,能从死里救出对方才是重要的。 
我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就是以这种心情牧会的。 
不仅是宣布神道的我本人,我也知道听话语的圣徒们也会不舒服,
但是我依然宣告何为罪、为义、为审判。 
其结果有许多灵魂从黑暗走向光明,进入灵与全灵。 
正如【以弗所书5章13节】所说:“凡事受了责备,就被光显明出来。因为一切能显明的,就是光。” 
所以,希望圣徒们能以感谢的心接受责备与指责。 
要时常能卑微自己,即使任何人来劝勉也要能侧耳倾听。 
就算是小孩子的劝勉,也要能以谦卑的心接受。 
像这样,先要成为能倾听劝告的心,才能分辨是非。 
先听听看,如果那话语是真理,就要随从,如果不是真理,就不要顺从。 
但是,如果干脆不想听,就算是对的话语,也听不进去。 
越是深入进入灵,就会成为“自省时没有受责备的状态。” 
因为时常以顺从父神旨意的心,谨守遵行神的诫命。 
越是进入灵,就能更加清楚地领会到父的心,能更欢喜地遵守神的诫命。 
就算受神的责备,也能以爱来接受,更加改变成为完全的光。 
但是,本文的该隐没有领会到如此的神的爱,只是急于隐藏自己所犯的罪。 
其结果,足足地受到罪价。 
对此,在下一讲继续说明。 
奉主的名祝愿圣徒们,把今天的话语 当作灵粮,时常行在光明中而成为父神的喜悦。